透明植物标本的保色处理方法
植物或叶子变色的一般原因是叶绿体中的色素被外界条件的影响所破坏,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是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在绿色植物的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通常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之和的四倍,所以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叶子总是绿色的,接下来小编将带大家去了解透明植物标本的保色处理方法。
由于叶绿素是一种二羧酸的酯,在激发状态下很容易被氧氧化,很容易受到碱或酸的影响而引起化学变化,导致叶子变色,例如,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中的镁元素逐渐被氢离子取代,使其成为褐色的脱藻蛋白,脱壳红中的氢可以被铜、铁、锌等金属离子取代,生成相应的金属叶绿素。
因此,在现有植物标本的制备中,采用这种方法进行保色处理,即用铜盐和稀酸的混合溶液作为保色处理液,将植物或叶片放入处理液中,加热至60℃左右,约3小时后,植株或叶片由绿色变为褐色,然后变为绿色。
去除颜色,完成保色处理,处理过的植物或叶子被放在装有保存溶液的容器中,成为植物标本,保色处理后的植物标本不具有透明度,只能观察植物的一侧特征,不能了解全貌,铜盐反应的颜色均匀性不理想,畸变较大,且保色处理和反应时间均较短而且相对较长。
上一条:动物标本基质置换方法
下一条:介绍昆虫标本展示观察装置